火爆农化招商网
  • 会员注册
  • QQ登录
您目前所在位置:病虫害防治 -> 豌豆芽枯病
豌豆病害防治图谱

豌豆芽枯病

发布时间:2016/3/24 10:05:13  浏览次数:7058次

豌豆芽枯病又称湿腐病、烂头病,为害茄果类、瓜类、豆类的花器和果实,是豌豆上重要病害。主要为害株端2~5cm幼嫩部位,初呈水渍状,在高湿或叶面结露条件下迅速扩展,呈湿腐状腐败,致茎部折曲。干燥条件下或阳光充足时,腐烂部位干枯倒挂在茎顶,夜间随温度下降湿度升高,病部又呈湿腐状。荚染病荚的下端蒂部先染病,初呈灰褐色湿腐状,后病荚四周长有直立的灰白色茸毛状霉层,中间夹有黑色大头针状孢囊梗和孢子囊,后期豆荚逐渐枯黄,病荚由蒂部向荚柄扩展,湿度大时可见许多半荚内有长灰白色茸毛半枯黄的豌豆,健部仍保持绿色。

豌豆芽枯病-形态特征

C.cucurbitarum孢囊梗直立在寄主上,无色透明,无隔膜,不分枝,顶端膨大成大头针状泡囊,泡囊上又生许多小分枝,小分枝末端膨大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。大孢子囊直径40~50um,小孢子囊生在球状泡囊上,小孢子囊大小13~14×11~12(um),小孢子囊含2~5个孢子,多为3个,大小10~13×5~8(um),多为单胞,柠檬形至梭形,褐色或棕褐色,表皮具纵纹。该菌寄生性弱,除为害西葫芦、黄瓜、冬瓜、豇豆、烟草、辣椒外,还可侵染甘薯等。C.mandshurica大小孢子囊都产生,多生在同一菌丝上,大孢子囊生在直立不分枝的孢囊梗顶端,主轴顶端呈双叉状分枝,孢子囊直径30~60um,孢囊孢子两端各具一束纤毛。

豌豆芽枯病-传播途径

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或产生接合孢子留在土壤中越冬。翌春侵染豌豆的花和幼果。发病后病部长出大量孢子,借风雨或昆虫传播,该菌腐生性强,只能从伤口侵入生活力衰弱的花和果实。

豌豆芽枯病-发病条件

棚室保护地栽植豌豆,遇有低温、高湿条件或浇水后放风不及时、放风量不够及日照不足、连续阴雨,该病易发生和流行。露地豌豆该病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结荚期植株茂密程度、雨日的多少和雨量大小、阴雨连绵、田间积水等情况。生产上栽植过密,株间郁闭发病重。

豌豆增产除选好当家晶种和科学施肥外,防治病害切不可忽视。其中豌豆芽枯病既为害豆株顶端又为害豆荚,对产量和品质都会造成不良影响,应该及时防治,那么豌豆芽枯病防治方法有哪些? 豌豆芽枯病防治方法 (1)与非豆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。 (2)采用高畦栽培、合理浇水,严防大水漫灌,雨后及时排水;合理密植,注意通风,防止湿气滞留。应及时摘除残花、病荚,集中深埋或烧毁。 (3)开花期开...【查看详情】

温馨提醒: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,倡导诚信合作、互惠共赢!为保证您的利益,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,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,以免造成损失!

您留言,我回电!帮您快速找到您想了解的产品!

提示:留言后企业会在24小时内与您联系!

免责声明
农资经销商微信群